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资讯 > 新闻 > 热点 > 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

推荐人: 来源: 女性咖 阅读: 3.08W 次

钢琴家郎朗到深圳参加国际礼仪宣传月活动。在他看来,音乐本身就是礼的一种,而他本身也是吸收国际文化、礼乐的代表。不过他更愿意使用融合与互相学习来形容他对世界文化的态度。他也在实践一种更似太极的方式,融合中西音乐、文化,重塑中国的国际礼仪形象。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

谈礼仪  遗憾的是我们做得不够好

深圳晚报:这次到深圳,主要是参加国际礼仪宣传月的活动,你如何看待音乐与礼仪之间的关系?音乐对礼仪的作用在于?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 第2张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,请看下一页

郎朗:首先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礼仪。如果你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带着虚假的感情,或在没有弄清乐曲的真正含义,尚未领会到蕴含其中的道理、文化和背景时,仅仅出于一种幻想的弹法去演绎乐曲,这便是不尊重人,首先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。

学礼仪和学音乐一样,很多时候,大家在潜意识中通过家长、老师和周边的人,都学到了一些,但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把自己好的一面流露给他人,起码流露给孩子,让他们有好的典范。比如在公共厕所要将水龙头拧紧,在比较安静的场合别大声喧哗。每个人并不需要克制地控制自己,但稍微控制一下就会有很大的区别。

深圳晚报:以你在中国、美国等地的生活经验看,礼仪在不同文化间存在哪些共通之处和差异?

郎朗:多说一些类似“谢谢”的礼貌用语,这些是国际共通的。差异也有,事实上,中国古代是很讲究礼仪的,我们的礼仪特别多,古人见面总要行鞠躬礼,遗憾的是这样的礼节现在比较少见。但去亚洲其他国家,你会看到许多国家的居民在见面时仍会有鞠躬、打招呼等非常尊重他人的仪式。这些礼仪最初都是从中国学去的,是中国人发明、实践、传播的,遗憾的是现在的孩子,包括我们这代人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好。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 第3张

谈过去  受点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

深圳晚报:你小时候常常参加各类钢琴比赛,那时总惦记着要拿第一,“第一”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符咒,但后来你自己也比较过,认为“中国的音乐教育似乎重在比赛”,这是不是中国音乐教育相对功利的表现?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 第4张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,请看下一页

郎朗:我现在也为一些比赛作顾问,经常观察一些孩子,并以评委的身份给他们一些建议。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过程,因为这样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小时候一些想法的对与错。

“争第一”是一件激励人心的事,你想与众不同,想把自己的价值观通过音乐表现出来,这是好事。但任何东西都不要激进,以后我们社会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,即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因我们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问题,往往使一个美好的憧憬最后变成一个悲惨的结局。

深圳晚报:这算不算是中国音乐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?

郎朗:不光是在中国,全世界都会有这个问题。

深圳晚报:但国外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强调比赛,你最初也是在国外受到老师的启发,才开始思考另一种价值认证体系的?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 第5张

郎朗:是,但这造成了另一个问题,外国的孩子很难出成绩。他们是比较relax(放松)。但钢琴技术和体育有点像,不练习、不使劲,一直在放松就出不了成绩。这世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“活”,而这类“活”的技艺全在手上。

我认为中西方应该互相学习,像太极一样刚柔并济。比赛也分人,有些人不参加比赛就没有别的机会出道。如果只是放羊式的教育,可能会成就一个很好的制作人或songwriter(词曲作者),但要成为职业钢琴师,你必须靠长时间练就,是勇敢、刻苦地训练出来的。

深圳晚报:但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太极刚柔并济的程度,中国的音乐教育也许更容易走偏?

郎朗需要对世界文化有接受能力的人 第6张

郎朗:肯定会有这个问题,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加强对家长和老师的培训,要让家长和老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。

实际上,现在激进的家长越来越少了。在音乐学习最初探索的阶段,出现过很多激进的家长,现在互联网日益发达,大家通过交流发现,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,并对成功有了不同的诠释。再加上我们这些(音乐学习探索阶段的)亲历者、实践者和被实践者长大了,过去,我们见证了一些好的方法,也见证了一些不好的方法,现在就知道过去所做的事情哪些是对的、哪些是错的。

深圳晚报:打造“朗朗音乐世界”,你投射其中的教育梦想是什么?

郎朗:我想做国际化。国际化很重要,首先,钢琴是外来文化,但我们也想通过钢琴传达中国的文化观和文化品位,在学音乐时,要把这个放在首位,而不是只为了出名和挣钱。如果你要赚钱,那你最好去华尔街学习,因为学钢琴的回报率会很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