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资讯 > 新闻 > 百姓民生 > 古人眼中的"汾河晚渡"

古人眼中的"汾河晚渡"

推荐人: 来源: 女性咖 阅读: 3.35W 次

汾河,沿太原城区蜿蜒而行,汾河两岸,美景无数。

古人眼中的"汾河晚渡"

古晋阳八景之一的“汾河晚渡”就在这条汾河玉带上,这是汾河景区最为经典的一幅画面。

明代诗人张颐游览汾河,看到当时渡口繁荣的景象,即兴作了一首《汾河晚渡》,将太原古城的绝美风景流传下来,并且诗文脍炙人口。

山衔落日千林紫,渡口归来簇如蚁,

中流轧轧橹声清,沙际纷纷雁行起。

遥忆横流游幸秋,当时意气谁能俦。

楼船箫鼓今何在?红蓼年年下白鸥。

张颐,字养正,占籍太原右卫(今山西宁武、偏关一带)。从诗中可以看出,他对古晋阳周边的地理熟稔于心。明朝或者更早一些时候,太原城的市井文化已经很发达了,汾河两岸的绿化带好养眼,落日将林子染成红红的一片,汾河中的一条条船,穿梭不停,上岸的人多如蚁群。汾水中回响着一阵阵摇橹击水的声音,而河面上的大雁成行飞翔。古人赏景,除了自然风光之外,更多注重的是意境,正因为如此,张颐眼中的汾河晚渡,才那么优雅、经典和纯粹。他如此钟情这个渡口,肯定赛过了汾河沿岸其他的风光。当年的人们来往于河东河西两岸,干什么呢?买个针头线脑、买个青菜海鲜,再或者是去找亲戚游玩什么的,只要生活中有需求的,都得打这儿经过。就是时间很晚了,渡口也不能歇息,河面上波浪起伏,照样人声鼎沸。再遥想当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,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,士兵们一齐吹起箫来打起鼓,大气磅礴的《秋风辞》便诞生了。那么,现在到哪里寻找楼船箫鼓呢?只看见两岸开着红花的蓼草和水面上飞翔的白鸥!

如今,“汾河晚渡”还是那么优雅,富有诗意,所不同的是或许少了点当时的繁华。傍晚,凭栏眺望,高大的石坊临河矗立,庄严凝重,这是仿古码头的标志。夕阳西下,红霞满天,碧水清涟,飞鸟归巢,这意境在现代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已经是难得了。我们只有珍惜、爱护我们的母亲河,爱护我们的家园,“汾河晚渡”才不会消失啊。

郭志英

推荐阅读

  • 1"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"——古巴纪念华人 - 通讯
  • 2关于强渡大渡河的资料
  • 3河豚中毒的特点是什么 河豚中毒是什么原因
  • 4"聪明人"的"笨功夫"(大地漫笔)
  • 5铅笔绘出"最早的中国" - 二里头遗址女考古技工
  • 6古人眼中最美的乳房:均匀圆滑 白净可人
  • 7国产剧走 - "小鲜肉""数据假"成两会"热搜"
  • 8"空降排 2017": "战车追逐赛"中国队完美逆袭
  • 9汾河读音 汾河怎么读
  • 10警方取证后发现是充 - 重庆河中惊现腐烂"女尸"
  • 11中国"文化企业30强"名单揭晓 河北出版传媒集
  • 12"9000岁"成消费"主力 - 中国"二次元经济"火热
  • 13河北警方抓获20名"善心汇"涉案人员
  • 14核电建设的"中国速度"——"华龙一号"全球
  • 15"叶公好龙"等 - 中国儿艺"成语魔方"再添新篇
  • 16是谁发明的榫卯技术:河姆渡人(河姆渡遗址出现榫卯结构)
  • 17开展二号渠巡河活动 - 杭职院"河小二"
  • 18看保护湘江"十八般 - 湖南10名"民间河长"出炉
  • 19"蛟龙"号眼中的深渊动物世界
  • 20"砸不中"的脑袋与"死不了"的天 - 九寨沟震中
  • 21安峰山:去"中国化" - "台独"分子抹黑妈祖信仰
  • 22"探矿""科研"大显身手 - "蛟龙"号9潜南海
  • 23中小学教师"失德"或将被"一票否决"
  • 24曾助"飞虎队"在华 - "中国航空摇篮"重揭面纱
  • 25中国抗疟疾"神药"青蒿成广西山民"致富草"